郭学雷:市民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分享“中国古代文化研究视野”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很大,也很难讲,所以我稍后会聚焦在另外一个比较小的主题上面。
说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视野,是我们文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研究视野决定了你在文化研究的层面到底能否把握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框架性东西,所以我们在一个新的文化研究课题或者一个项目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方法思路和研究视野架构一定要建立起来。一般来讲,跨地域是一个大的视野,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大的视野是看不清楚的,就像我们研究中国,如果不了解世界就很难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文物、文化层面的事情,如果不放眼周边,甚至放眼世界,也很难了解清楚。所以一个跨地域的全球视野,不同国家的交流互动的视角,对于我们研究文化非常重要,所以视野决定了高度。
除了地域,还有跨时空的,主要是依历史脉络。所以了解一个东西,历史脉络的发展如果不去细细盘剥,只看到今天的局部,过往的东西不去细致的探究的话,也很难去把握它的一些核心东西,所以跨时空也是视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还有跨学科,有些人搞某一类东西,可能只局限在这一类,例如搞陶瓷只局限在积累陶瓷知识,或者搞书画、青铜,只局限在某一个知识的领域,很难把一个东西考清楚。我们的过往历史文化当中有很多东西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社会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你就要了解那个时代过往的方方面面,所以这涉及到对于不同学科的东西,有历史学的、文献学的、文学的、工艺学的、植物学的、交通学的等,各个方面都要去广泛涉猎,就建立起一个非常好的知识架构,这也是一种视野。
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有一个学者提出,除了历史的视角之外,还有一个哲学的视角,我认为哲学视角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所以你就能看到文化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介入。另外还有社会背景,主要指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这些层面的展开,这都属于文化视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养成这些习惯以后,我们介入任何一个话题的时候,宏观的视角就能够把握住,不会走偏。再一个,多视角的观察能够观察得比较准确,能够把一些核心重要的东西提炼出来。所以这么大的古代文化研究视野的东西在今天下午很难给大家讲清楚,只能在前面给大家讲一下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和大概涵盖。
今天我重点放在一个比较小的视角上,而且是比较有趣的话题,相信大家都会比较感兴趣,这就是“文人眼中的菖蒲与菖蒲文化”,这是非常文人化的东西,我研究的这个内容,也涉及到历史学、植物学、陶瓷学、文献学、图象学等很多层面的东西,这样才能把菖蒲文化研究清楚。下面我从一幅画开始说。
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广东省博物馆藏的一幅《玩蒲图》,是一幅巨幅山水长轴,在它的下端有放大的局部,一个高士坐在一条川流的溪流旁边,在他周边摆满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盆栽。你仔细看那些盆栽,都是一个样子,全部都是菖蒲,各式各样的。他的两个侍童在河边还在端着菖蒲,这是明朝晚期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丁云鹏画的玩菖蒲的图。大家可能很奇怪,为什么在晚明时代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我们一点一点再看。这是《玩蒲图》的局部,我再放大一点,大家可以看到盆子里的石头上面有很多细细常长长的东西,这就是菖蒲,有各式各样的栽法……